內容 SEO 怎麼做?打造搜尋引擎與讀者都愛的內容

寫內容容易,但寫出「有 SEO 效果」的內容卻不容易。你可能寫了一篇很用心的文章,卻發現沒人看、沒人搜得到、更沒有人點擊?
問題不在內容不夠好,而是「寫作流程」不夠 SEO 友善。
這篇完整SEO內容撰寫指南,將帶你從關鍵字研究開始,完整解析內容優化的四大步驟:
-
如何挑選對的關鍵字
-
架構設計:讓搜尋引擎與使用者都看得懂
-
標題與小標設計技巧:抓住點擊的第一關
-
內部連結與文章收尾:提升整體 SEO 權重與使用者體驗
不論你是部落格經營者、企業網站內容負責人,還是自由接案的文案工作者,這篇教學都能讓你更有方向地寫出真正有價值的內容。
關鍵字研究:找出「使用者會搜尋什麼」
關鍵字就是 SEO 的地基。內容再好,如果沒人搜尋這個主題,就很難帶來自然流量。
如何發想關鍵字?
-
針對你的目標客群,思考他們的問題、需求、搜尋行為
-
用 Google 搜尋欄、Google Trends、Ubersuggest、Answer The Public 等工具輔助
-
觀察競爭對手的熱門文章與關鍵字布局
關鍵字類型建議
-
主關鍵字:如「健身計畫」、「記帳軟體」
-
長尾關鍵字:如「適合初學者的健身計畫」、「免費中文記帳軟體推薦」
-
問題型關鍵字:「怎麼開始健身?」、「記帳軟體哪個好用?」
長尾關鍵字通常競爭較低、轉換率高,是內容初期建立排名的絕佳切入點。
👉 延伸閱讀:[關鍵字怎麼選?免費工具、完整思考邏輯找出高轉換關鍵字]
內容架構設計:寫文章前先設計骨架
在寫內容前,先建立大綱能讓你更有方向、寫作時也更有組織。
寫出清晰的大綱
-
主題核心是什麼?(回答哪一個問題?)
-
要拆解哪些子主題?(3~5 個小節)
-
每個小節的重點段落是什麼?
-
有沒有機會加表格、圖解、範例、數據?
架構設計實例
假設你要寫「如何選擇瑜伽墊」
-
文章目的:幫助新手選出適合自己的瑜伽墊
-
架構可能為:
-
材質比較(TPE / PVC / 天然橡膠)
-
厚度選擇指南
-
防滑與耐用性測試
-
推薦品牌比較表
-
哪些人適合什麼墊?
-
這樣的架構不但讓使用者一目了然,對搜尋引擎來說也能清楚理解你的內容主題與涵蓋深度。
標題與小標設計:吸睛又包含關鍵字
標題是內容是否會被點擊的第一道門檻。
SEO 友善標題撰寫技巧
-
主標內含主要關鍵字
-
引發興趣(問題、數字、結果)
-
控制在 60 字元內(避免搜尋結果被截斷)
範例:
-
❌ 一般標題:「教你寫文章」
-
✅ 改進後:「SEO 新手必學:寫出能上 Google 第一頁的文章技巧」
小標(H2/H3)寫法
-
H2:區分主題段落(如「選擇適合的關鍵字類型」)
-
H3:細分細節(如「為什麼長尾關鍵字轉換率高?」)
這不僅幫助讀者掃描重點,還有助於搜尋引擎理解結構,有機會出現在「段落精選摘要(Featured Snippet)」中。
內文寫作技巧:同時滿足搜尋引擎與使用者
寫給人看,也寫給機器讀。
內容撰寫 6 大關鍵
-
首段簡要說明文章會回答什麼問題
-
使用關鍵字自然融入(非硬塞)
-
每段文字不宜過長(3~5 行最佳)
-
使用清單、表格、圖片強化可讀性
-
提供實際經驗與案例(建立信任與 EEAT)
-
結尾加入行動引導(CTA)或延伸閱讀
延伸閱讀技巧
例如你寫一篇「如何選擇筆記型電腦」,可以在內文適當位置導引用戶閱讀:
-
「如果你是創作者,也可以參考這篇:剪片用筆電推薦清單」
-
「不確定預算怎麼抓?這篇文章教你如何設定購機預算」
這些內部連結能幫助 SEO 建立主題群組,也讓使用者停留更久、閱讀更多頁面。
內部連結與 SEO 收尾工作
很多人寫完內容就發文,卻忽略了最後這一個環節,其實這正是 SEO 關鍵之一。
必做的收尾優化清單
-
設定 meta title & description,吸引點擊並強化關鍵字出現頻率
-
插入內部連結(文章互導、上下集、相關主題)
-
加上圖片並設 alt 屬性,幫助搜尋引擎識別
-
使用架構標籤(H1, H2, H3)明確分層
-
最後加上 CTA(讓使用者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)
CTA 實例
-
「想讓網站內容更有流量?歡迎預約免費 SEO 健診!」
-
「下載我們整理的『內容撰寫 SEO 檢查清單』,讓你每篇文章都能優化到位」
如何評估內容的 SEO 表現?
寫完一篇文章,並不代表任務完成。
你還需要追蹤它的實際表現:
-
每月查看自然流量變化(Google Analytics)
-
查看關鍵字排名變化(Google Search Console、Ahrefs)
-
觀察點閱率、跳出率、停留時間
-
有沒有轉換(留言、填表、加入購物車)
內容如果沒表現,可以:
-
補強內容深度
-
改寫標題與 meta description
-
增加內部或外部連結
-
重新發布或整理成新文章
結語:寫出能上排名的內容,其實有邏輯可循
內容 SEO 並不是「運氣問題」,而是「結構性流程 + 使用者導向」的成果。
只要你掌握了正確流程,從關鍵字研究 → 架構設計 → 寫作技巧 → 連結策略 → 成效追蹤,內容就不再只是「網站裝飾」,而是真正帶來流量、信任與轉換的資產。
從今天開始,試著依照這套流程去寫下一篇內容,並觀察它的表現——你會發現,SEO 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技術,而是你每天可以做得更好的內容習慣。
下一篇,我們將分享「SEO 內容升級技巧」,教你如何優化舊內容、讓老文章重獲新生,持續發揮 SEO 價值。
📋 SEO 優化內容撰寫檢查清單:
一、關鍵字研究
是否鎖定正確的主關鍵字?
是否搭配長尾關鍵字?
是否研究使用者的搜尋意圖?
是否用工具驗證搜尋量與難度?
二、內容架構
是否先寫好清楚的大綱?
每段落是否有明確標題(H1/H2/H3)?
是否涵蓋主題的多面向(深度)?
是否加入範例、圖表、清單?
三、標題與小標
主標是否包含關鍵字且引發興趣?
小標是否清楚區分內容區塊?
標題長度是否控制在 60 字以內?
四、內文寫作
開頭是否交代文章要解決的問題?
關鍵字是否自然出現?
句子與段落是否精簡易讀?
是否有實際經驗、案例或教學內容?
五、內部連結與 SEO 收尾
是否插入相關延伸閱讀?
是否設定 meta title 與 description?
是否設置圖片 alt 屬性與 SEO 標題結構?
是否有明確 CTA(行動引導)?
六、追蹤與優化
是否用 GSC/GA 追蹤成效?
是否定期更新內容?
是否根據成效調整標題、內容、連結?